甘肅欣和環境檢測有限責任公司
ADD:蘭州市高新區定連園區國 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
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(修訂草案)》的正式發布,標志著生態環境監測行業在資質認定和管理方面邁入了更加規范、科學和嚴格的新階段。這一修訂對檢驗檢測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,也對行業的整體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發布
2018年5月,市場監管總局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》。該文件是作為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》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特定補充,針對生態環境監測活動的特殊性提出更具體、更嚴格的要求。
實施與發現問題
? 機構通過低價競爭和數據造假
? 新興領域覆蓋不足監管漏洞凸顯
? 技術要求需更新
? 責任邊界需厘清
? 操作性需增強
? 監管新要求
修訂啟動與政策進程
2023年12月29日,發布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(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)》,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
2025年6月9日,市場監管總局與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修訂草案,面向社會征求意見。
2025年6月13日,各地市場監管部門、行業機構及公眾可提交修改建議的截止日期。
人員資質要求更加嚴格
監測人員、技術負責人、授權簽字人等關鍵崗位提出了明確的資質和工作年限要求,大幅提高技術門檻。
具體變化:
l 人員總數≥15人,中級以上職稱占比由15%→25%
l 技術負責人經驗要求由5年→8年,授權簽字人由3年→6年
技術防偽
監測機構在場所環境、儀器設備、管理體系等方面的詳細規定要求更具體,從源頭遏制數據造假。
具體變化:
l 要求樣品存貯、制備、前處理與儀器分析測試空間必須獨立,強制要求廢氣采樣、噪聲測量設備具備防篡改功能,其他設備優先選用防偽機型。
l 現場采樣需雙人操作,電子數據需不可更改格式保存。
過程管控
所有方法必須經過驗證或確認并形成報告,保證方法驗證或確認過程可追溯。
具體變化:
l 原始記錄需全程留痕,熱敏紙數據需同步備份掃描件
l ..申請機構需管理體系運行滿6個月,租用設備/場地時限≥認證有效期
基礎檢驗檢測能力
新增關于“基礎檢驗檢測能力”的要求,確保監測機構能夠完整完成某領域監測任務,填補領域空白。
具體變化:
l 申請水、土壤、生物等13類監測領域資質,需具備該領域全項基礎檢測能力
生態環境檢測機構
l 準入門檻與合規成本提高:投入更多資源滿足更嚴格的人員、設備、設施、信息化、質量管理體系等方面的要求
l 能力建設壓力增大:持續投入人員培訓,拓展在新領域能力,以獲取和維持資質
l 法律風險和責任更明確:數據造假處罰更嚴厲,機構及其負責人面臨的法律風險顯著增加。
l 優勝劣汰加速:技術薄弱的小微機構將面臨退出,行業集中度提升。
排污企業、政府管理部門
l 保障數據質量:從源頭上提升檢測數據的準確性、可靠性和公信力
l 可靠決策依據:更高質量的數據,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
l 企業用于排污許可、自行監測、環境信息披露的數據基礎更堅實
l 清晰選擇服務機構:選擇檢測單位時,可以更明確地依據資質認定的范圍和能力
l 有力溯源追責:更完善記錄保存、數據管理和責任界定,提供更清晰的溯源證據鏈
監管機構
l 評審尺度和標準使評審工作更具操作性和一致性
l 強化對機構關鍵環節的監管要求,提升監管效能
l 資質認定、事中、事后監管加強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,形成監管合力
行業的影響
l 缺乏資質和能力的小型監測機構將面臨淘汰壓力
l 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行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
l 對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、質量控制、人員培訓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
l 加強人員培訓和能力確認
l 完善管理體系和質量控制:建立覆蓋檢測全過程的管理體系,加強質量控制活動,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。
l 提升設備和技術水平:機構應配備符合要求的儀器設備,確保其測量范圍和精度符合相關檢測標準、技術規范。
l 加強現場管理和數據記錄:確?,F場測試和采樣過程的規范性和科學性,加強數據記錄和管理,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。
本次修訂直擊行業痛點,通過人員、設備、責任制的全面升級,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的質變。短期引發行業洗牌,長期為污染防治攻堅戰及“雙碳”目標提供了數據基石。政策落地后,機構需快速調整合規策略,監管部門則需強化跨區域協作以鞏固改革成效。